一、商洛市市委常委會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重要講話。12月30日,商洛市委常委會召開第三十七次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市委書記郭永紅主持會議。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牢固樹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健全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強化知識產權運營轉化,推動我市知識產權工作向高質量創造、高水平保護、高效率轉化邁進。
二、市政府召開全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機構改革后及時調整了全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機構,成員單位增加至28個。8月20日,組織召開全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針對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機構單位變化、職能職責調整等情況,在全省率先印發了《商洛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的通知》,進一步推動形成政府領導、部門聯動、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
三、市政府舉辦中辦、國辦《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精神宣講會。5月8日,市政府舉辦中辦、國辦《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精神宣講會。會議邀請商洛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專家教授宣講了《意見》的主旨要義和精神內涵,從“一個特點、兩個節點、三大看點、四個要點、五個亮點”等方面對《意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管領導、市、縣市場監管局、直屬機構共40多家單位近百人參加了會議。
四、“柞水木耳”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上被評為“2020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金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小木耳大產業”指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木耳產業領導小組和專班,出臺了《關于加快木耳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大產業扶貧投入,培育“菌果藥畜”4+X特色產業體系,鼓勵地理標志產業做大做強。《地理標志產品 柞水木耳》標準發布實施,“柞水木耳”被列為2020年陜西省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項目。12月7日,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柞水木耳”在江西南昌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上被評為“2020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金獎”。
五、圓滿舉辦全省知識產權系統業務能力提升系列培訓班。9月17日-18日,市市場監管局與市委組織部聯合承辦全省知識產權系統業務能力提升系列培訓班,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社教、市政府副市長李華出席開班儀式。培訓班內容新、規格高,規模大,各縣(區)政府分管縣(區)長、市場監管業務骨干、涉及知識產權業務的工業園區、高校、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等130人參加培訓。
六、商洛“十三五”注冊商標總量突破萬件。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最新公布的商標數據,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市有效注冊商標總量達10158件,突破萬件大關。“十三五”期間,商洛市商標有效注冊量從2406件增長到10158件,增加7752件,同比增長322%。
七、丹鳳縣、山陽縣、商南縣順利通過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驗收,柞水縣被確定為新一輪試點示范縣。以創建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為抓手,堅持“戰略引領、著力運用、服務產業、全面發展”的原則,通過實施知識產權強縣工程全面推動縣域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提升區域創新創造能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城市奠定更基礎。12月11日,柞水縣被省知識產權局確定為新一輪試點示范縣。丹鳳縣、山陽縣、商南縣順利通過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驗收。
八、在知識產權執法保護領域首次對79戶企業實施“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優化營商環境,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全面落實《關于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制定了知識產權優化營商環境具體措施,推進知識產權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了對商標惡意搶注、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聯合懲戒,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9月29日至11月10日,依托陜西省“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平臺,采取隨機搖號方式,按照5%的比例,對隨機抽取的生產類企業79戶企業開展了實地檢查并及時公示了檢查結果信息。
九、侵犯“飄安”醫用口罩注冊商標案被評為2020年度陜西省打擊侵權假冒十大典型案件。精心組織了知識產權執法保護“鐵拳”行動,加強重點商品、實體市場、電子商務、申請環節等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執法,全年查處知識產權違法案件32件,涉案金額24萬元。2月1日,丹鳳縣在疫情防控期間扣押了涉嫌侵犯 “飄安”注冊商標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1萬個,經鑒定屬侵權商品。丹鳳縣市場監管局作出處罰決定,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處2萬元罰款。
十、線上線下一體化組織開展2020年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按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采取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方式,精心策劃了“4+6”十項活動,在組織宣傳周活動中做到了重點突出、內容充實、載體豐富、特色鮮明。4月26日,在市、縣繁華地域設立集中宣傳點,通過制作宣傳展板、懸掛條幅、到重點商鋪發放宣傳材料和現場咨詢等形式,發放各類宣傳冊和報刊資料5000余份。在互聯網同步開展線上宣傳培訓活動,推動實現商標富農、地理標志興農、專利技術強農,促進知識產權助力復工復產措施落地生效。